Body
关于中国快速增长的互联网金融已经有大量议论,互联网金融产品范围包括货币市场基金,保险产品,第三方支付平台,P2P借贷,以及更多其他的新型投资产品。换句话说,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兴起于传统银行的范围之外。
即使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投资规模相比于传统金融业仍然很小,但其快速的增长已经激发一部分银行的恐慌和不满。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引起了几个关键问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后是什么?投资于这些产品的风险和好处是什么?对金融系统其余部分会产生什么冲击?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是创新和监管套利的混合产物。互联网金融公司提供移动和基于Web的支付方式,存款和投资比之前的更加便利。这相比于中国大型国有银行提供的服务是一个进步。
然而,仅仅更好的客户服务无法解释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增长。监管套利也起了作用:中国的金融体系仍然因为受到政府的干预而存在显著的价格扭曲。央行维持了存款利率上限,而实际上存款利率常常降到零或以下。
考虑到超过7%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个回报十分惨淡。互联网金融公司已经找到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将客户资金集中投入货币市场基金,然后以更高的协议价格购买同业存款。更高的回报让客户受益,这就是为什么储户纷纷涌向互联网金融的原因。
网络金融的风险的收益取决于被提供的产品类型。知名第三方支付平台,比如支付宝,让客户承担很小风险,而且是便利的网上购物支付方式。基于互联网的货币市场基金风险略大,但和大部分投资于同业存款的资产一样安全。
只要这些存款被投在资本状况良好的大银行,它们违约的可能性很小。相反,P2P贷款风险更大,并已经导致违约和网站关闭。互联网金融公司提供的其他更多新奇的投资产品同样有风险。
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一直面临监管风险。中国的监管部门对如何应对互联网银行业务存在分歧。证券监管机构普遍支持,银行业监管机构普遍反对,央行态度介于两者之间。大量投资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储户面临监管立场突然变化的风险,这将极大地削弱了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充足性和流动性。
互联网金融的增长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会很显著。以金额计算,投资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数额相对于传统金融体系的规模仍然很小。然而,如果只有规模是重要的,那么从传统银行到互联网借贷的反弹就不必解释了。
正如去年6月的“钱荒”表明,中国的银行存款充足,但流动性差。争夺边际的存款竞争很激烈,这一点在发行理财产品和为财政存款竞相开高价上有所体现。互联网基金是季度末存款的新的竞争者,帮助银行满足他们的贷存比要求。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也对银联够成了直接威胁,银联是由银行组成的财团持股的中国准垄断银行卡组织。
互联网金融公司对银行的竞争压力可能同时促进良性的和恶性的竞争。良性的竞争采取的形式是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网络和移动的功能和更面向消费者的金融产品会增加。随着银行开始提供自己的基于互联网的产品,这方面的迹象已经出现。
促成这种类型的竞争,需要银行方面和金融监管者更多的机构变化和更大的灵活性。恶性竞争是通过提供不可持续的回报率的理财产品而获得资金,通过增加隐性担保的数量,并通过监管游说阻止金融创新,恶化道德风险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可能成为中国国家主导的金融体系改革和提高效率的重要催化剂。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产品相对透明,为正常的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参与机会,不像影子银行系统的其他部分,如信托投资。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实验的最终结果将取决于监管机构认可的程度,以及政策能否落实,将银行和互联网借款者之间的竞争引向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