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y
2013年12月9日,世贸组织(WTO)159个成员国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即“贸易便利化(trade facilitation)”的协议,该协议旨在在全球层面简化通关手续。尽管这一协议取得了影响深远的成就,但WTO的权威日益受到众多排他性双边协议和多国协议的挑战。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目前主导的与三个群体的谈判,分别与亚太国家(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简称“TPP”)、欧洲(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简称“TTIP”)及所谓的“真正友好的”国家(服务贸易协议,简称“TISA”)进行贸易协定的磋商。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贸易争端加剧、世贸组织成就甚微、全球逐步适应以中国崛起为标志的世界多极化格局的背景下,新一波的优惠贸易协议正在来临。
面对贸易可能被孤立的风险,以及平衡自身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的谈判,中国必须针对TPP和TISA制定出“内部”及“外部”两种战略。“内部战略”意味着中国直接参与TPP和TISA,避免贸易转移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通过获取美国能源资源而从中受益。重要战略举措如下:
- 利用其自身市场的规模作为议价能力,以加入谈判并进而参与塑造TPP和TISA的内部结构。
- 积极促成与TPP成员国之间的双边或多边对话,寻求获准加入谈判的机会或寻机对谈判施加影响。
- 利用负面清单的方式参与TPP和TISA,保留经济中最具战略性的行业,如电子和金融业。
- 国内经济改革与TPP和TISA同步进行。对经济进行重新调整将证明向TPP标准靠拢的合理性。
- 通过共同参与TPP和RCEP,最终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
加快建立自由贸易区,以此作为TPP和TISA的试点工程,并适度扩大该试点计划,为经济向更高的贸易和服务标准迈进做好充分准备。“外部战略”针对促进贸易的替代形式,旨在保留中国专业化结构与生产要素禀赋。具体战略包括:
- 推进RCEP的发展,这有可能在2025年将中国GDP提升0.5%,相比之下,TPP所导致的贸易转移为中国带来的冲击则可能将GDP降低0.09%。
- 通过加入RCEP来逐步推进国内标准的提高并保持劳动力成本方面的比较竞争优势,较TPP而言,RCEP成员国具有更小的排斥性,并可实现更高程度的经济一体化。
- 通过双边协议促使日本和韩国积极参与RCEP,因为如果这两国参与TPP,其庞大的市场规模将会对RCEP的地位产生负面影响。明确美国传统的伙伴国家在RCEP内部的战略,以避免协议的空洞化。
- 促进并完成RCEP,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制定有关食品、气候变化或自然灾害、能源、国家安全和中国南海安全问题的举措。
- 积极准备并建立基于RCEP的亚太自由贸易区。
- 继续在世界贸易组织扮演积极角色。
- 在大型贸易区提出无法接受的条件时,继续发展双边贸易协议。
就TPP而言,从理论上来说,中国面临着贸易转移、被排除于构筑未来亚太贸易蓝图的谈判之外、在该地区的地缘战略角色被削弱的三重威胁。但是包括逐步融入TPP的“对内战略”和包括发展竞争性协议的“对外战略”是减少此类威胁的最佳方式,并优化利用了这些新贸易合作形式的灵活性。“内部战略”与“外部战略”之间并不互斥,而是互为补充,两者都旨在实现亚太地区自由贸易的长期目标,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的结构性改革,还将进一步促进整个地区一体化程度的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