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Name

中国的“新常态:是就业,不是产出

Date

Body

根据过去的传统观点,为了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吸纳不断增加的劳动力,中国的GDP至少达到8%的增速。正如我们之前所说,这一惯例正在发生变化,在习近平和李克强的新一届领导人治下尤其如此。中国的GDP增速在超过两年的时间内低于8%。令许多市场观察家意外的是,习-李政府不仅拒绝使用投资拉动的方式刺激经济,还对经济增速放缓采取了包容态度。今年五月,习近平将经济增速放缓称为“新常态”。

新一届领导人意识到,产出目标并不是实现就业目标的必要条件,中国领导人之所以满足于“新常态”,是因为劳动力市场在经济放缓中仍然表现不俗。去年十一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考虑到就业增速稳定,7.5%的增长目标是灵活的。图1显示,自2009年起,尽管产出增速下降,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持续逐年增加。比如,尽管GDP增速下降了一个百分点,但是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增长超出2011年100万。更重要的是,实际就业增加相比于就业目标优势明显。去年,中国新增130万个就业机会远高于政府的100万个就业机会的目标。即使在2014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下滑至7.4%,这一趋势似乎并未改变。图2显示,2014年的前四个月间,城市新增就业数高于2013年同期。

Figure 1: New urban employment in China, 2009-2013

Chart-1
Source: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Figure 2: New urban employment in China, 1Q2013 vs 1Q2014

Chart 2
Source: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Data is for January – April 2014 vs January – April 2013

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强劲的一种解释是服务业的增长。去年,服务业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在五十年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由于服务业每单位产出需要的劳动力输入多于制造业 ,服务行业更快速的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伴随结构性改革帮帮助经济再平衡,并且去除限制服务业增长的扭曲,这一点将继续提升。

习-李政府已经推出了一些刺激措施,但大多是集中在对就业影响最大的领域,尤其是小微企业。在过去的两年中,国务院高调推出了面向小微企业的一系列税收减免和针对性的信贷宽松措施(见表1)。大多数小微企业都来自服务业,伴随服务业增长,它们是吸收新增就业的主要力量。此外,小微企业占了70%的城镇居民家庭就业和近80%的农民工就业。因此,从理论上讲,为它们提供更多资源,不仅会对产出产生刺激作用,还将确保中国产生足够的就业机会来实现政府的就业率目标。

Chart 3

移离产出目标整体上是正确的,并且是一个可喜的迹象,它现实中国领导人正在不断改善其管理经济的方式。这还显示,只要劳动力市场指标看稳,中国领导人可能会愿意接受经济增长放缓。只要他们不破坏或推迟结构性改革措施,支持劳动力市场的针对性短期措施也是有益的。但在中长期,只有结构性改革才能劳动力市场保持健康。若是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至7%,也就是李克强目前的灵活的产出目标的下限,政策制定者还能否抗拒诱惑拒绝更广泛的投资刺激政策,实施结构性改革呢?这一考验即将到来。

More 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