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Name

排除干扰,中国居民消费仍然过低

Date

Body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经济学家认为官方统计数据低估了居民消费对于经济的贡献率。最值得一提的是上个星期,华尔街日报报道了一些官员批评官方数据低估了居民消费的情况。有官员认为如果对于数据统计上的缺陷进行恰当调整,那么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将会大幅增加,经济发展也不会如现在这般看上去不平衡。尽管对于消费数据继续调整的意图有其学术价值,但却也可被用于推迟必要改革的借口,甚至最终可能会致使不对居民消费领域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一、中国消费水平受到了低估

毫无疑问中国消费水平受到了低估。对于中国消费水平估计的质疑久而有之,甚至国家统计局都对此知晓。2009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篇由一位统计学家撰写的文章“关于中国消费统计问题的几点看法”。这篇文章列出了统计局对中国消费所做估计的四点缺陷:

首先,对中国居民的调查方法需要改进。中国消费数据基于一份对于65981个城市居民和73750个农村居民的调查。这一调查直到1980年代才建立,且统计局一直在试图拓宽调查的覆盖面和角度以求达到国际标准。

其次,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居民总体来说较少依靠信用支付,而更依赖于现金支付。这一依赖性使得付款的数量不宜被统计,付款的方向也难以被确定。

第三,灰色收入在中国相较于发达国家更为普遍。灰色收入有点像是企业为某些事情而支付的补贴,其很难被度量。这样的收入总是错误地被计算为企业的支出(在GDP中收入项中计入借方),而非是给予居民的信贷。

第四,自有住房消费被低估。大多数国家计算自有住房消费都是以住房的当前市场价值为基准进行租金估算的(也就是房东如果将房子租出去所能获得的净收入)。但这种方式中国并不可行,因为中国的房屋租赁市场非常不成熟,且在房屋价格数据搜集上也存在缺陷。因此,国家统计局通过对建房成本进行折旧来作为一个并不怎么准确的近似值。

二、消费数据即便上调仍旧偏低

然而,即便是对于官方数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整,中国的消费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旧较低。

目前有两种方法来解决官方消费数据的问题:

其一,佩恩表(Penn World Table)通过比较各国相似的一揽子商品的价格(购买力平价)来对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做出调整。其采用了一份2005年对于11个城市进行调查,并根据城乡消费差异进行调整的数据。然而,这样的估计仍是很困难的,这也就是为何佩恩表实际上提供了两个版本的中国的数据:一个版本是将官方数据经购买力平价进行调整,另一个是佩恩自己的数据。后一个版本中,在2010年,中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从官方的35.3%上升到了44.2%。

其二,一些经济学家和投行都尝试了对官方数据“自下而上”(bottom-up)地调整。这些调整试图纠正官方数据中一些特定的缺陷。比如,有人尝试用住房的实际市场价值来估算租金(而非如官方的成本计算方法),以期对居民住房消费做出更好的估计。大多数着手解决统计局公布数据所含问题的努力都将居民消费占GDP比重提高了5-15个百分点。二月,Morgan Stanley的Jonathan Garner 和Helen Qiao对于官方数据在住房、汽车购买、医疗服务支出,以及其他方面进行了调整。在将这些调整因素考虑在内之后,2010年度居民消费的GDP占比为44.3%。今年六月,Dragonomics的Thomas Gatley也做了一个类似的“自下而上”的估计,他的分析结果更为温和,经调整的2010年的消费数据占GDP的比重为39%。

然而,无论是经购买力平价调整的数据还是“自下而上”方法调整的数据都显示出中国消费水平要比其他国家低出许多。2010年度,全球189个被佩恩表覆盖的国家的消费占GDP比重平均为70%。而中国即便与其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相比,消费水平仍要低于印度、马来西亚或泰国。经过购买力平价调整后,在亚洲唯一与中国类似,具有较低消费水平的国家是城市型国家新加坡。

Pic 1

三、居民消费下行趋势依旧

任何对于中国居民消费的调整,除一些细微的波动外,都无法改变其下行的趋势。中国官方数据显示,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从2000年到2008年持续下降,到2009年略有回升,2010年又再度下降,而2011年经历了更为迅速的上升。

可以对佩恩表、Morgan Stanley和Dragonomics调整的中国消费数据的在时间序列上进行比较。这三种方法只在一些比较小的方面与官方数据不同。首先,这三种方法都显示从2009年至今消费/GDP占比持续上涨。第二,三种估计中消费增长在2009年要比2011年更快。第三,尽管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的消费下滑,但经调整的消费数据占GDP的比重却在2010年有所上涨。

Pic 2

这些差异比较细微,而最终可能还是官方趋势更为可信一些。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检验官方趋势是否可信的一个好途径,如果居民收入增长加快,那我们可以预期支出也会相应增加。虽然因名义数据来自于企业所付工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收入数据同样会受制于缺乏可变性以及支出项目的选取问题。

实际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支持了官方对于消费趋势的解读。它表明,在2009年,实际居民可支配收入确实比GDP增长要快,但比较轻微;而2011年和2012年,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要更快一些。类似的,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在2010年要低于GDP增长速度,这与官方数据中2010年消费增长减慢的数据一致。如果这一方法是准确的,我们或可以预见这一年度的居民消费GDP占比将会下降,因为2013年上半年,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再一次低于了GDP增速。

Pic 3

无论以何种方式计量,中国经济总体而言仍是不平衡的,且需要继续的结构性改革来刺激居民消费。官方的居民消费数据还是对于中国经济最好的衡量手段。而一些政府官员使用非官方数据对于中国居民消费进行调整的行为确实表达出了一定的忧虑,但也可能只是反应了中国官员和其他很多国家的官员一样用第三方数据来维护他们在高层管理中所持有的立场。但如果对于官方数据的诟病变为了不进行结构性改革的借口,或是更为不利地引发了对于中国经济改革的重新评估,那这可能会是真正值得忧虑的事。

More From